巨人不是一天就長大的
每次看到很棒的文章,總是覺得非常羨慕作者可以寫出這麼棒的文章,總是開始幻想作者是過著什麼樣的人生,受了什麼樣的經歷,可以淬鍊出讓人瘋狂按讚、轉載的好文。我想巨人不是一天就長大的,或許站在巨人的肩膀之前,我應該先看看巨人是怎麼變成巨人的。
我看了三篇憲哥的文章,「40歲後才明白的道理:真的不用為工作拼命,這麼做不值得」、「三大理由!公司福利再好,你也不該從菜鳥待到退休」、「上海工作10年...50歲領悟:該是夢醒的時候」,試圖在三篇文章中找到一些成為經典好文的脈絡,跟大家分享。
贏在起跑點
「好題目讓你先贏一半」,以我看的三篇文章為例,每個人都在職場博性命換飯吃,職場議題自然最容易吸住讀者的目光,關鍵字(如40歲、退休、上海工作…夢醒)若剛好又切中讀者的現況(我今年40歲,看到題目有40歲這個關鍵字我就自然點進去看了),只能說「you got it」!讀者一定會繼續往下看!
故事為王
每個人都愛聽故事,尤其當故事跟你現在身處的環境或背景雷同時,你更是無法抗拒故事的力量,一定會繼續把故事看完。但是,只說道理的文章有專業沒畫面、只說故事的文章有畫面沒真義,這三篇文章都以故事為主軸,延伸故事之外的啟發、反思、提醒,讀者以為你在講故事,其實你在說道理,讀者以為你在說道理,其實你在講故事,這樣的文章特別能引起共鳴,自然也特別火紅。
架構至上
再好的的故事,如果沒有好的架構,充其量也只是一偏廢文。這三篇文章的架構都非常好,一個故事拆成好幾段,每一段故事接一個啟發,或一個反思,最後是作者的提醒,提醒可以是一段真心話、可以是一段建議,甚至可以是留白,讓讀者去思考,循序漸進的,有層次的帶讀者走進作者的文章結構中,讀者自然有身歷其境,感同身受的感覺。
「經歷」就像玉米濃湯上的胡椒粉
我認為一篇能夠引起共鳴的好文章,作者自己的經歷絕對有畫龍點睛的加分效果,如果故事的內容,作者也曾經歷過,那筆下的感觸一定更深,感動一定更多,因此,想要寫出好文章,自己的生活經歷也非常重要。
知易行難
一百個夢想不如一個行動,想要寫好文~先動手再說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