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

養育之道~唯愛與安全感

我們不能陪孩子走到生命盡頭,但我們給他的健全人格可以!

去年連續發生幾起神人共憤的事件(人魔割喉虐殺少女),傷害的都是最無辜,手無寸鐵之力的孩子,當大家如火如荼討論該不該廢死的同時,有一些聲音在討論犯案者的人格特質、家庭背景、成長環境,結論是他們都來自破碎家庭

讓研究結果說話

一九五九年,心理學家Harry Harlow作了一個實驗:他給一群剛出生的猴子兩個代理媽媽:一個是鐵絲網做的盒子,可以提供奶水;另一個是絨毛布做成像猴子媽媽樣子的玩偶。他要觀察小猴子們會喜歡那一個當他們的媽媽。
吃是生命的最基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,因為它直接關係到生命的生存以這理論推斷,小猴子們應該會選擇鐵絲網媽媽,因為它給他們吃的。絨布媽媽沒有什麼可以直接給予,除了擁抱的感受。實驗出乎意料之外,小猴子們想也不想,馬上跳到絨毛媽媽的身上扒著不放。當實驗者故意給他們一些驚嚇,他們都飛到絨毛媽媽身邊尋求保護。那個鐵絲網奶媽,除了肚子餓不得不去光顧一下之外,小猴子理都不理它。 
這實驗證明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,生命便必需有被關愛的溫暖感覺。這個需要將影響生命的整個社會發展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2M6XBJEEFQ

另一個實驗室,他把小猴子跟他的媽媽分開,一段時間後,他把獨居的小猴子放在一個正常的群居的猴子團體中,這隻獨居的小猴子不但退縮在角落,當有其他猴子靠近牠時,他甚至還會出攻擊行為。(幾年前我在網路看過一段更完整的實驗經過,不過後來影片被移除了)


豐富的物質絕不等於健全的人格

孩子需要的不是新鮮有趣的玩具,不是聲光音色具備的電子產品。玩具和電子產品或許可以刺激孩子的某部分發展,但絕對沒有辦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,直升機父母或手機父母或許可以滿足孩子的各種,掌控孩子的一切生活,但是絕對沒有辦法取代父母的陪伴和愛!
與其等孩子長大成人,殺傷擄掠躍上頭條,再來哭喊「我的孩子以前很乖,只是交到壞朋友」,或許我們更應該想想~在孩子最 需要我們的時候,我們在哪裡?我們給了他什麼造就了今日的他??


養育之道無他~唯愛與安全感

社會結構的改變確實讓我們沒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孩子,但如果沒有「量」,至少「質」要好~怎麼做??或許我們都該好好想一想。
親子同室不是沒有意義的,愛和安全感的建立,從出生第一時間就應該開始,孩子不會說,但一定可以感受到!!!



神啊~請給我滿滿的愛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